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俄乌双方都发展出了众多配备AI系统的智能化装备,这些装备不仅明显影响着双方的作战方式,也使得战争天秤的倾斜方向悄然改变。本文选取了四款俄乌双方近期研发的智能装备进行介绍,以探究智能装备目前的发展方向。
“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是俄军于2025年6月投入实战测试的智能化巡飞弹。据报道,该巡飞弹可能基于“见证者”-136巡飞弹发展而来,外观尺寸与后者基本相同,但其内部配置不一样。“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配备有模拟热成像摄像机、英伟达Jetson Orin Nano开发者套件、可支持8个通信频道的CRPA天线模块、Nasir GPS导航系统、FPGA芯片、惯性导航系统和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模块,具备较强的自主态势感知、自主任务规划和自主决策能力。
与“见证者”系列巡飞弹较早版本相比,“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变得更智能。该巡飞弹配备有英伟达Jetson Orin Nano开发者套件,该套件有4GB、8GB和Super三个版本,其GPU为512核或1024核,AI性能为20万亿-67万亿次操作/秒。由于Super版本的发布时间为2024年12月17日,交付时间还要往后推数月,因此在今年6月投入实战测试的“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很可能用的是4GB或8GB版本。即便如此,其算力也足以支持多种目标检测模型和地形匹配算法,实现实时物体检测、图像分类、实例分割、姿态估计、地理定位等功能,使“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在飞行和打击过程中不再依赖预装定目标坐标或地面控制。
此外,在发现目标后,英伟达Jetson Orin Nano开发者套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面热源/车辆数据来进行检测、分类和打分,生成优先攻击顺序,再调用机载FPGA芯片生成实时碰撞打击路径,最后通过飞控系统控制其飞行姿态,使其瞄准优先级较高的目标进行撞击,实现“发射后不管”能力。在多弹协同作战的情况下,“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还可通过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模块进行组网和沟通,并对多个目标进行分配,避免重复打击。
“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上的英伟达Jetson Orin Nano开发者套件(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实战过程中,装备红外摄像头、多频通信天线和英伟达Jetson Orin Nano开发者套件的“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已经展现了其打击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2025年10月1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视频显示,多架俄军“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袭击了一列正在行驶的乌克兰火车。袭击过程中,一枚巡飞弹首先攻击了高速行驶的火车头,导致整列火车失去动力,随后其他巡飞弹攻击了停下的多节火车车厢。视频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巡飞弹上的目标检测模型不断对目标进行识别和实例分割,其实时目标检测和分类功能得到验证。
面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威胁,乌克兰陆军少将弗拉迪斯拉夫·克洛奇科夫发文称,配备英伟达Jetson Orin Nano开发者套件的“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不仅是自主炸弹,更是新一代猎手”,而乌克兰急需加速对创新系统的应用进程,以有效应对新型“见证者”巡飞弹。“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的出现或许将加剧俄乌冲突中的智能装备对抗。
Yolka拦截无人机是俄罗斯在2025年公开的一种智能化AI拦截无人机,专为在前线快速反制乌军小型无人机而设计。据报道,该拦截无人机重约2公斤,能够携带360克小装药战斗部(或不携带战斗部),可由单兵贴身携带并发射,整体机身为圆柱形,机身上布置有2组X形短翼,每个稍大的后置短翼上配备有一个旋翼为其提供动力。该无人机配备有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以及机载AI系统,可以通过可重复使用的单兵手持弹射器弹射升空,最大飞行速度200公里/小时,可拦截1公里范围内飞行速度不超过110公里/小时的低空目标,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Yolka拦截无人机升空后,其机载AI算法可基于机载传感器数据,识别和跟踪目标,并自动生成碰撞拦截路径,以引导无人机使用直接撞击方式摧毁敌方空中目标。
该无人机的圆柱形机身和双组X形翼,赋予其短距爬升与横向机动能力,可在城市街道或林间空地快速升空。其“射-撞-弃”逻辑使操作员仅需完成大致指向,剩余步骤由AI算法接管,极大缩短反应时间,可明显提升俄军反无人机部队应对敌方穿越机或小型无人机蜂群的能力。2025年5月,俄安保人员在莫斯科胜利日阅兵期间贴身携带了Yolka拦截无人机,这一举动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证明了其在实战中的有效性,也体现了俄方对于该装备的极大信任;同月,俄军前线部队开始使用Yolka拦截无人机拦截乌军无人机;7月29日,有视频显示,俄军使用Yolka拦截无人机击落了1架乌军的“巴巴亚嘎”(Baba Yaga)重型多旋翼无人机。
然而,Yolka拦截无人机的一次性属性、制裁下的俄芯片供应受限等因素可能显著制约该武器的装备数量,进而削弱其实战作用。每击落一架敌方无人机就需消耗一架拦截无人机,若乌军采用廉价蜂群饱和攻击,俄方需维持足够多的Yolka拦截无人机装备数量才能实现较好的拦截效果,而芯片供应的不稳定可能使得这一需求难以实现。此外,Yolka拦截无人机的机载AI模型目前可能仅针对低慢小目标进行训练,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高速巡飞弹或具备机动规避能力的下一代攻击无人机,该AI模型或许难以起效。
虽然Yolka拦截无人机有几率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该无人机的出现为俄军的反无人机作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它之后,更多俄罗斯国产拦截无人机不断涌现,这中间还包括“椋鸟”防空系统(Skvorets PVO)、“匕首”(Kinzhal)拦截无人机、“博尔特”(BOLT)拦截无人机、“牛虻”防空系统(Ovod PVO)以及“鹞鹰-M”(Krestnik M)拦截无人机。此类装备的出现和应用意味着,俄乌冲突中双方无人系统之间的对抗已愈发激烈,俄乌双方的无人装备较量或许已确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25年9月16日,在“勇敢者1号防务科技谷”(Brave1 Defense Tech Valley)展会上,乌克兰地面机器人公司(Ground Robotics)首次公开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VATAG重型无人地面平台。该无人平台是一辆有效载荷超过2吨、最高越野速度超过40公里/小时的8x8轮式自主无人战车,该车可在泥泞、城市废墟及其他高强度对抗环境中为前线运送弹药、武器或工程器材,也可执行伤员后送任务,或直接参与特定的作战行动,为前线部队提供急需的火力支援。
火力方面,VATAG重型无人战车配备有一个模块化武器站,该武器站的基础配置为一门25毫米的M242“大毒蛇”链炮,但其预留了机架和供电接口,可换装口径不超过30毫米的自动炮、40毫米Mk19榴弹发射器、12.7毫米机枪、反坦克导弹、多管火箭炮等多种武器系统。这使得该平台可在“前线运输车辆”与“火力支援车”之间快速切换。
防护方面,该无人战车的车体配备有一定厚度的防弹钢板,防护等级达到北约STANAG 45693 3级防护水平,可抵御7.62毫米穿燃弹或破片的打击;其底盘也装备有防弹钢板,防护水平达到北约STANAG 4569 2a/2b防护水平,在遭遇装药量较少的地雷时能有效抵御和分散冲击波,尽可能确保平台的关键部分在受到地雷爆炸影响后仍具备作战能力。
侦察与制导方面,该无人战车配备有一套多光谱光学系统,该系统内嵌AI检测与跟踪算法,可自动标定和跟踪目标并把弹道诸元传递至火控系统,以引导车载武器对目标进行持续打击;车体四周预留接口,方便加挂电子战系统、附带监视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的伸缩桅杆、烟幕/气溶胶释放设备等多种任务模块,这使其能够同时承担前沿侦察、电子压制、掩护撤退等多种作战任务。
机动方面,该无人战车配备了一套油电混合动力模块,可有效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延长续航里程,并明显降低车辆的声学特征,这使其能够执行一些隐蔽要求比较高的作战任务。在行驶过程中,该无人平台主要是依靠机器视觉系统、激光雷达和传感器进行地形识别和导航定位,可在缺乏GPS导航信号的环境下,自主规划行驶路径,规避沿途障碍,也可沿着前车车辙自主跟车或编队;在到达卸载点后,该无人平台可根据要求自动完成无人化卸货,随后按照新的指令继续前送或就地转入射击阵地,实现“点对点补给+即时火力支援”的多任务功能。
地面机器人公司表示,VATAG重型无人战车构成了乌克兰更庞大的重型无人战车体系的基础,并可能将逐步具备战场自主决策能力。这或许预示着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大量使用现成商用零部件的VATAG重型无人战车,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性进行快速迭代,慢慢地发展出专门用于反坦克作战、防空作战、医疗支援等领域的特定型号,为乌军的作战行动提供更多支持。目前,VATAG重型无人战车正处于内部测试阶段,交付部队的具体时间还未确定。
2025年10月22日,乌克兰安全局展示了最新型号的“海洋宝贝”无人艇。与之前的型号相比,该型无人艇可重复使用,续航里程超过1500公里,载重量高达2000公斤,配备有基于AI系统的敌我识别系统、小型侦察无人机等装备,可搭载机枪、火箭发射器等打击武器。这些改进使得新型“海洋宝贝”无人艇具备更好的成本效益,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更大的战场覆盖范围,以及更为多样化的任务能力。此外,最新型号的“海洋宝贝”无人艇并未完全放弃传统的自杀式攻击模式,该无人艇装备的900公斤战斗部可在其无法返航之时用于自杀式攻击或自毁。
乌克兰安全局在此次展示中,曝光了两艘分别搭载不同武器的新型“海洋宝贝”无人艇,以展示该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其中一艘“海洋宝贝”无人艇搭载了一台Tavria14.5遥控武器站,该武器站上配备有一挺14.5毫米KPVT重机枪和光电传感器系统,具有自动目标捕获和识别功能,旨在打击小型海上目标和低空慢速目标,并在作战过程中提供压制火力。另一艘“海洋宝贝”无人艇搭载了一个十联装122毫米“格拉德”(Grad)火箭发射器,可用于对海和对岸火力压制任务。
除了武器之外,乌克兰安全局官员还强调称,新型“海洋宝贝”无人艇集成了多项新能力。升级后的“海洋宝贝”无人艇配备了基于AI系统的敌我识别系统、小型无人机、分层自毁系统和改进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性导航系统,这使其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远程侦察能力和海上机动打击能力,可支持更复杂的远程作战任务。
总而言之,“海洋宝贝”无人艇此次改进的重点是提升其续航能力、有效载荷灵活性和可重复使用性,并用AI等新兴技术增强其作战能力。更远的航程和更多的有效载荷使该无人艇能够打击更广泛的目标,具备更高的作战效能;有效载荷的模块化设计使其能快速适应多种任务,实现更好的成本效益;新增加的人工智能敌我识别系统使其反应更快,拥有更强的战场适应能力。这些特性使得乌军能够以相比来说较低的单次出击成本取得较为可观的战果,并迫使对手投入更多资源,以同时保卫其固定基础设施、海上舰艇和岸上后勤节点。
总的来看,当前俄乌智能装备的发展呈现出了边缘智能化、低成本化、自主协同化、民品军用化的趋势。边缘智能化方面,俄军的“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和Yolka拦截无人机均搭载了边缘AI计算模块,实现了实时目标检测、自主任务规划与“发射后不管”的作战能力;乌克兰研制的VATAG重型无人战车搭载了AI地形检测算法和AI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海洋宝贝”无人艇则搭载了AI敌我识别系统,双方智能装备的边缘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十分明显。
低成本化方面,俄军的Yolka拦截无人机仅携带小装药战斗部或不携带战斗部,主要是依靠撞击进行无人机拦截,这种作战模式不仅减低了该拦截无人机的重量,也明显降低了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乌军新型“海洋宝贝”无人艇则通过加装几款现成的低成本商用设备和军用武器系统,快速实现了多任务效能,明显降低了该无人艇的研发和迭代成本,加速了新型无人艇的发展。低成本化正慢慢的变成为俄乌智能武器发展的重要趋势。
自主协同化方面,俄军的“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可通过多通信频道实现组网协同,对多个目标进行分配打击,避免重复攻击;乌军的“海洋宝贝”无人艇可携带和放飞小型侦察无人机,并与小型侦察无人机进行协同,有效扩展其感知范围。俄乌智能装备的自主协同化发展的新趋势已愈发明显,未来智能装备的集群化、协同化运用或将成为常态。
民品军用化方面,俄军的“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应用了大量民用产品,这中间还包括英伟达Jetson Orin Nano开发者套件、FPGA芯片、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模块等,而“海洋宝贝”无人艇也配备了基于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模型的敌我识别系统、穿越机等民用产品。无论是英伟达的AI计算套件,还是商用通信模块与穿越机,大量民用技术已成为智能装备的关键组成部分,民用技术的快速迭代为军事智能装备的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尽管俄乌的智能装备发展迅速,但其也面临技术依赖、适应性受限等问题。俄罗斯目前就面临着严重的对外技术依赖问题,其“见证者”MS001型巡飞弹和Yolka拦截无人机受西方芯片供应制裁影响,装备产量可能难以快速提升,这严重制约了此类武器的规模化部署。此外,目前俄乌双方的智能装备可能仅具备较为有限的战场适应性,Yolka拦截无人机的AI模型主要是针对低慢小目标进行训练,面对高速巡飞弹或具备机动规避能力的目标时可能失效;VATAG重型无人战车虽具备一定越野能力,但在极端复杂地形或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可靠性仍需验证。多数智能装备的自主决策系统因训练数据有限,难以应对超出其训练范围的突发对抗场景。
整体上看,俄乌冲突中智能装备的发展仍然值得持续跟踪,其较高技术水平、策略快速迭代的战场环境下形成的实战经验对其他国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