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南宁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日开幕,来自全市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400多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计。
为拓宽委员建言渠道,展示委员履职风采,本次会议开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政协建言 委员心声”集中访谈活动,邀请姚华、吕海华、方万生、郭敬锋、易蕾、李愈盛、蓝斌、邓华、刘秀东9名委员接受记者正常采访。受邀的市政协常委、委员来自社会各界,他们围绕“人工智能+”、“银发经济”、民生保障、推动文商旅体深层次地融合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用坚定坦诚的话语传递民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畅谈履职心声,共同为南宁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吕海华建议,深度整合南宁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家政、医疗等行业,创建“养老+”融合产业新模式。发展本土生态养老品牌,打造“养老+”桂系医养品牌,推出壮瑶医理疗、生态农疗等特色康养服务;发展养老教育产业,利用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创建老年文化研学基地,开发非遗研学课程,丰富养老文化内涵;实施消费支持政策,诸如试点“孝心券”,子女购买养老服务可享受优惠等,塑造桂系养老特色竞争力,提高产业附加值。
郭敬锋建议,南宁市级层面应加强文商旅体深层次地融合的统筹能力,充分整合南宁市等旅游资源,打造跨区域多业态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激发旅游度假消费潜力。同时,应统筹抓好文商旅体深层次地融合总体布局、系统谋划、组团打造、整体营销,加快打造邕城品牌文旅经济圈,形成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县(市、区)落实的工作格局,引领南宁城市品牌更火、消费更热、经济更活。
李愈盛建议,要持续推动智慧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建议从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平台建设与应用入手,市民可通过小程序一键完成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报告查询,进一步缩短候诊时间。为市民建立动态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结合人工智能分析,预警慢性病风险。依托远程会诊中心,社区医生可通过平台直接连线三甲医院专家,让患者“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精准转诊”。
姚华认为,要加强培育AI企业主体,全力发展智能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芯片等芯片制造产业,形成有南宁特色的AI核心产业。搭建公共数据开放运营平台,建立一批高质量多模态公共数据集,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所有的领域的发展,赋能千行百业。诸如,构建智能算力底座,快速推进中国—东盟AI创新合作中心建设,重点围绕无人驾驶、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保税等高频业务场景,开发部署智能边缘计算节点。
方万生建议,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或历史背景和文化博物馆、民族团结示范村、非遗工坊等资源,分级分类打造研学活动示范基地。推动跨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研学资源,形成“东西联动、城乡互补”的研学网络。建立研学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设计“过程性+成果性”评价量表,收集学生及家长的反馈意见,确保“行走的思政课”成效。同时,举办全市研学成果大赛,评选“民族团结研学之星”,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易蕾认为,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医育结合模式,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市级层面制定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标准,建立“医育结合”模式,将儿童保健与婴幼儿托育服务相结合,从宝宝入园伊始即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预防接种、膳食营养分析、心理发育评估、中医保健、体格保健等服务。探索创新土地使用、人员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
易蕾建议,要建立全链条托育人才培训体系,持续扩充优质师资存量。建立婴幼儿照护职业教育与妇幼保健、儿童保健服务的合作机制,完善入职后培训机制,提升托育人才素质。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利用“爱南宁APP”建立幼儿托育信息平台,方便家长寻找托育资源。鼓励托育机构调整服务时间,增加晚间和节假日服务,满足家庭需求。发放托育消费券,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送托意愿。
蓝斌认为,要鼓励南宁市律师事务所高水平“走出去”,支持境外知名律师事务所高质量“请进来”。建议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对南宁市律所开展涉外法律业务给予办公场地补贴等支持。吸引更多知名境外律师事务所在南宁设立联络点或办事处,逐步扩大涉外法治“朋友圈”。同时,加大涉外律师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涉外律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涉外律师队伍。
蓝斌建议,要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大企业投资东盟的法律服务力度。开发“中国—东盟跨境法律数据库”,整合东盟国家法律和法规、判例、投资指南等中英文信息,实现动态更新与智能检索。开通线上法律咨询平台,提供多语种实时翻译服务,降低企业跨境沟通成本。建立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清单,为重点公司可以提供“法律顾问结对”服务,为企业跨境项目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涉外法律服务,维护南宁市“走出去”企业的合法权益。